问中医几度秋凉47

日期 2010年07月19日 11:32:02 | 新闻类别: 其它

(47) 当把发烧视为火时,不同的药对付火的方式不一样
我认为人往往是无可选择,所选择的不过是自己的本质。好多数学家在解题时不是解题不开,而是想寻找一种自己认为是美的解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法已存在于他的头脑中,他不是在寻找外在的解法,而是在挖掘内在的已有。阴阳五行也是这样一种已有,所以,在我们寻求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时,不仅要寻求对的,还要可心的,不然,“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在中医理论中,不是中医拒绝使用逻辑,而是使用逻辑的效果与目的南辕北辙。 比如用现代方式编写中药教材,讲药性时,把退烧药归为一类,这石膏、地龙等退烧药有好多种,但只能有一个共同的药性——退烧。至于它们有什么不同,现代教材无法用逻辑区分,学生也无从领会。所以用这样的教材学习中药的药性并不能达到会使用中药的目的。
女儿说,这样编教材让学生怎么记呢?她学教材的方式是与古药书对照着看。她说,记住了教材与古书的说法不同才能记住现代教材的内容。我问,不同之处在哪里?女儿说,古书说得形象。
比如,按中医的表述方法,这退烧药各有各的作用,区别是很大的。当把发烧视为火时,不同的药对付火的方式不一样,有的是浇水,有的是抽薪,有的是止沸,有的是吹息。要因情况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药物。如果柴多火大,用吹的方法岂不吹得更旺了?如果是草地上的野火,又怎么抽薪?所以,是中医使用中药的方法决定了中医的表述方式。
如果论述象棋,可以从车的作用、马的特点、炮的功能进行论述,逻辑可有用武之地。如果论围棋,单拿出一个棋子怎么论?拿出所有棋子怎么论?只有在棋局中,在上下左右的关系中,棋子才有它确定的真正的意义。所以象棋和围棋运用的思维方式不一样。
我从来不说中医“深奥”、“博大”和“神奇”。正如中国没有大哲学家一样,中医也是一个灰姑娘。它想要被人推崇,得需要一些外在条件,如城堡、臣民和仆人,还得有一个王后的头衔。如果在灰姑娘挎着篮子买菜时,我就称赞她高贵、美丽、典雅,怎么能不遭到人们的嘲笑呢?
人们嘲笑中医的一个方法是举原始人的治病经验和一些动物比如大猩猩能自己找草药吃的例子来说明中医的原始性和经验性。这种嘲笑我觉得反映了人的狂妄自大。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为什么受欢迎?不正是我们发现动物的确有我们没有认识的神奇之处吗?我们的科技进步很多还没有超出仿生学的范围。动物与人同样经历了千百万年的进化,身上沉淀着造化神功,它们比我们更接近自然,中医与动物的自然性如果有所交叉,这是中医的耻辱吗?寻找离自己最近的原因可以,但否掉稍远的因素不是熊瞎子掰苞米吗?
中医不存在于人之外,不存在于自然之外,中医不把自己客观化,它不定义对象,也不定义自身,它在治病的过程中阐释自己。当你理解了它,它就是你的思想,你也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阐释它。中医在现代环境中阐释自己是对其现代价值的实现,也是对自己现代存在的表述。人本身就是医,人与医是一体的,人与外在自然是一体的,人向自然学习。而人一旦变成物,中医就失去立身之本。阴阳五行理论可能不够理想,但他却是仅有的将人与物统一而不是分离的理论。中医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是作为人的医学而不是对于人的医学。能把事物客观化固然是好,但客观化的前提应该是有意义,意义是对人讲的,从人的观点解释世界高于从物的观点解释世界,世界因被人解释而有意义。
我曾经在北京向一位西医专家求教:为什么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医学问题就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解决办法呢?比如:感冒、避孕..专家告诉我说,任何一种医疗方法也不可能适宜所有人群,总有“漏网之鱼”,所以还要不断发明新方法,这样一来,西医治一种病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但西医目前的问题是,并不能一开始就知道究竟哪种方法有效,得一个方法一个方法地挨个儿试一遍。很可能是九种方法失败之后,才能找到第十种有效方法。我说,这样说来我们患者岂不是试验品?专家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样的。我问,如果我试验了所有方法都失败了,我岂不是试验的牺牲品?专家笑说,正因为有“牺牲品”的存在才使西医不断去发明新方法。
西医曾给过我们医疗上一劳永逸的希望,比如青霉素当年的杀菌效力,可很快人就有了抗药性,一劳永逸的希望破灭了。如今西医对治病也是苦于在众多方法中不知哪种方法能有效,那么西医下一步是不是得想法子学会中医的“辨证施治”呢?对各种抗生素的使用,是不是也得做中医式的“浇水”、“抽薪”、“止沸”、“吹息”的药性分类呢?不然,我的一个同事发烧,前后用了二十多种抗生素也没退下烧来。现在的办法是做细菌培养,把细菌从你身上取点,不在你身上试了,在试验室里试,用各种抗生素喷它,看它怕谁。这个试验有个过程,病人通常要等上两三天,不通过试验室,医生自己是无法判断什么抗生素是对症的。
当西医担当起全人类的医疗重任时,我们看到,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趋同中医的方法了,不管人们嘴上是否承认这一点。当西医面对十个病人而有十个办法却不知怎样避免每个人身上用十种方法共一百次的话,中医的个体性的治疗思想是不是有可借鉴之处?将来的西医是不是也得辨证施治?抗生素是不是也得做中医那种形象的分类?
科学在发展,西医在发展,中医也在发展,发展的前景必然要有趋同之处。




本篇新闻来自:得医网
http://www.deyiw.com

本篇新闻的链接网址是:
http://www.deyiw.com/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