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会员
  • Main navigation
重要提示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信息来源广泛都未经核对, 有存在少字、错字、别字等错误。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搜索
在线用户
37人在线 (37人在浏览药方管理)

会员: 0
游客: 37

更多...
药方管理 :: admin

admin 文章列表 全部

http://www.deyiw.com/
deyiw at hotmail dot com

普通 精华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文章 更多...
  1. 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分类: 内科
    〔麻杏射胆汤〕
    〔组成〕:(1)净麻子5克 (2)大杏仁10克 (3)嫩射干9克 (4)玉桔梗6克(5)杜苏子9克 (6)净蝉衣4.5克 (7)炒僵蚕9克 (8)制半夏9克(9)广陈皮4.5克 (10)生甘草4.5克 (11)鹅管石12克(缎、杵)     (12)江枳实6克 (13)指胆星6克。
    〔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症见咳嗽痰多、咯吐不爽、胸闷气急、喉痒作呛有哮鸣音,夜间不得平卧,乳蛾肿胀、苔薄白腻、脉浮滑数。中医辨证为风寒客肺、痰浊内阻、肺气失于宣降者。
    〔用法〕:根据药剂大小,先将冷水浸过药面,约半小时再加水少许,煎沸后再煎10分钟左右,头煎取汁一碗,接着加水煎熬二煎,取汁大半碗,把头煎、二煎药汁一同灌入热水瓶内,分2次顿服。如小儿可分3-4次服,当天服完。
    〔加减〕:本方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喘息性气管伴有肺气肿等疾病的有效方剂。
        (1)如有口渴烦燥、痰粘、舌红苔黄者,上方可去半夏、陈皮,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贝母12克。
    (2)如形寒肢冷无汗、痰白呈泡沫状、舌苔白滑者,可去蝉衣、僵蚕、桔梗,加桂枝4.5克、细辛3克、干姜2.4克。
    (3)如咽红乳蛾肿痛、痰稠、舌红脉数者,可去半夏、陈皮,加银花9克、连翘9克、炒牛蒡子12克、生麻黄改用水炙麻黄5克。
    (4)如溲黄便秘舌红者,可去桔梗、甘草,加黄芩9克、桑白皮12克。生麻黄改用蜜炙麻黄5克,制半夏改用竹沥、半夏9克,广陈皮改用广橘络5克。
    (5)如咳喘气逆、腹胀胁痛者,去桔梗、甘草,加菜菔子9克、白芥子9克。
    (6)如脘腹痞胀、口粘纳差、苔白腻者,去蝉衣、僵蚕,加厚朴4.5克、焦六曲12克。
    (7)如有头胀头痛、鼻塞多涕者,可去半夏、陈皮,加辛夷9克、苍耳子9克。
    〔典型病例〕:吴某,男,13岁,学生,1989年7月10日初诊。有奶癣史,咳嗽反复发作,日久发展为哮喘,每逢秋冬之交必发,已达四五年之久。今感时寒,咳嗽随起,痰吐不爽,胸闷气急,喉间有哮鸣音,夜卧不得安枕,舌苔薄白、脉浮滑数,拟〔麻杏射胆汤〕连服3剂,哮喘得止,咳减痰亦少,夜寐已安,仍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脉象滑数,上方去半夏、陈皮,加桑白皮9克,再服3剂,咳平,痰鸣、哮喘未作,因大便干结,上方去半夏、陈皮,加全瓜萎12克、浙贝母12克、净麻黄改用蜜炙麻黄,迄今年余,哮喘未见覆发。
      董氏多少年来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咳喘病人较多,单属寒型或热型不少,而寒包热型者属多数。临床上常用宣上寻下法,以〔麻杏射胆汤〕加减,既可宣肺达邪,又能清热寻痰,对证下药,咳喘病每多获得良好疗效,这是董氏临床辨证经验之处。
  2. 主治室女崩漏
    分类: 妇科
    〔加减清海丸〕
    〔组成〕:(1)熟地24克(2)淮山药12克(3)山萸肉12克(4)丹皮9克(5)北沙参15克(6)阿胶12克(7)麦冬12克(8)白朮9克(9)桑叶9克(10)白芍15克(11)石斛12克(12)龙骨24克(13)女贞子12克(14)旱莲草12克。
    〔主治〕:室女崩漏。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服。服至5~7剂后,崩块之热得减者,去桑叶、丹皮,加龟板、鳖甲、牡蛎。愈后每月经前服4~5剂,病根可除。
    〔典型案例〕:柴某,学生。因阴道出血淋漓不断,孩提年令有一定的恐惧感,有此症状避而不谈,但经问诊可知,其血色鲜红,心烦想哭、夜间盗汗、手心脚心发烧、腰痛及足跟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于是处方为:熟地24克、淮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丹皮9克、秦艽9克、白薇6克、地骨皮9克、白朮9克、石斛12克、麦冬12克、龙骨24克、龟板24克,上服三剂后,已见效果,阴虚症状明显改善,且下血量亦日趋见少。为巩固疗效计,嘱其每月经前按上方服三剂,后追访半年未见覆发。
  3.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分类: 内科
    【止咳定喘汤】
    ﹝组成﹞:(1)蜜麻黄6克 (2)光杏仁5克 (3)炙甘草3克 (4)紫苏子10克 (5)白芥子6克(6)葶苈子6克(布包) (7)蜜款冬6克 (8)蜜橘红5克 (9)结茯苓10克 (10)清半夏6克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
    (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3)胸闷不舒者,加瓜萎、郁金。
    (4)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典型病例﹞: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来经常发作。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脉细缓,舌质淡红苔白。证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喧之喘咳,治直宣肺平喘,止咳袪痰,予[止咳定喘汤]加味。处方:蜜麻黄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蜜款冬6克、浙贝母10克、盐陈皮5克、结茯苓10克、清半夏6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6克、葶苈子6克(另包),水煎服。服五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仍胸闷,上方加干瓜萎15克,再进五剂后,诸症悉平。
  4. 主治脘部涨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白腻、舌质编红
    分类: 内科
    【安中汤】
    ﹝组成﹞:(1)柴胡6克 (2)炒黄芩9克 (3)炒白朮9克 (4)香扁豆9克 (5)炒白芍9克(6)炙甘草3克 (7)苏梗6克 (8)制香附9克 (9)炙延胡9克 (10)八月札15克(11)炒六曲6克 (12)香谷芽12克。
    ﹝主治﹞:脘部涨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白腻、舌质编红。
    ﹝用法﹞:水煎,分二次,饮后一小时温服。
    ﹝加减﹞:
    (1)疼痛较甚,加九香虫6克。
    (2)胀满不已,加炒枳壳9克。
    (3)胃脘灼热,加连翘9克(包),或炒知母9克
    (4)嗳气,加旋覆花9克、代赭石15克。
    (5)泛酸,瓦楞15克、海螵蛸15克。
    (6)嘈杂,加炒山药9克。
    (7)苔腻较厚,加陈佩梗9克。
    (8)苔红苔剥,去苏梗,加川石斛9克。
    (9)便溏,加焦楂炭9克。
    (10)伴腹痛,再加炮姜炭5克、煨木香9克。
    (11)便结,加全瓜萎15克、望江南9克。
    (12)腹胀,加大腹皮9克
    (13)X线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加凤凰衣6克、芙蓉叶9克
    (14)胃粘膜活检病理示肠腺化生,加白花蛇舌草30克。
    (15)腺体萎缩,加丹参。
  5. 主治滑胎(习惯性流产、腰痛、小腹累坠累痛、脉沉弱无力、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
    分类: 妇科
    【固胎汤】
    ﹝组成﹞:(1)党参30克 (2)炒白朮30克 (3)炒扁豆9克 (4)山药15克 (5)熟地30克(6)山茱萸9克 (7)炒杜仲9克 (8)续断9克 (9)桑寄生15克 (10)炒白芍18克(11)炙甘草3克 (12)枸杞子9克。
    ﹝主治﹞:滑胎(习惯性流产、腰痛、小腹累坠累痛、脉沉弱无力、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
    ﹝加减﹞:(1)若小腹下坠,加升麻9克、紫胡9克以升阳举陷。
    (2)小腹掣痛或陈发性加剧者,白芍用至30克、甘草15克以缓急止痛。
    (3)小腹胀痛,加枳实9克以理气止痛。
    (4)胎动下血,加阿胶12克、旱莲草15克、棕榈炭9克以固冲止血。
    (5)口干咽噪、舌红苔黄,去党参加太子参15克。
    (6)或选用黄芩9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玄参12克,以养阴清热安胎。
    (7)胸闷纳差,加砂仁9克、陈皮9克以芳香和胃。
    (8)呕恶,选加竹茹9克、陈皮9克、生姜9克以和胃止呕。
    (9)畏寒肢冷、少腹发凉,加肉桂6克、制附子9克以温阳暖胞。
    ﹝典型案例﹞:毛某,女,24岁,1986年7月6日初诊。
      已妊娠3个月,头晕、睡眠不佳,有时呕吐,阴道流血已六、七天,腰酸腿软,经注射止血药物仙鹤素,口服vitk等未效,某医院妇科诊为「先兆流产」,舌苔薄白、左脉大、右脉虚数。此脾肾两虚,治宜双补。方用党参30克、炒白朮30克、云苓10克、甘草6克、熟地30克、山茱萸9克、黄芩炭10克、
    骨脂15克,每日煎服一剂。于1988年6月因产后便血亦来诊曰:上次腹坠流血等症状服五剂即愈。于1987年1月顺产一女婴很好。
  6. 主治肝硬化代偿失调所出现的水肿臌胀、肝脾肿大
    分类: 内科
    【消症利水汤】
    ﹝组成﹞:
    (1)柴胡9克。(2)茵陈20克。(3)丹参20克。(4)莪朮15克。(5)党参15克。(6)炒白朮20克。(7)炙黄耆20克。(8)淫羊藿20克。(9)醋鳖甲30克。(10)五味子15克。(11)大腹皮20克。(12)猪茯苓各20克。(13)泽泻20克。(14)白芽根20克。
    ﹝主治﹞:
    肝硬化代偿失调所出现的水肿臌胀、肝脾肿大。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早中晚分三次服。
    ﹝加减﹞:
      肝病虚损严重,肝功障碍,絮浊试验、血清蛋白电泳试验异常,可加培补脾肾之品,白朮可增至40克,另加仙茅20克、女贞子20克、鹿角胶9克(烊化)。经验证明,重用扶正培本、补益脾肾之品,证候和肝功化验、免疫指标都能得到相应改善,说明扶正补虚是降絮浊和提高血清蛋白的关键。当然,虚与瘀是互为因果的,肝病虚损严重、抵抗力低下、微循环障碍,又能因虚致瘀,导致肝脾肿大,形成症积肿块。故在扶正补虚的同时尚须重用活血袪瘀之品。对此我们一般是轻重药并重,加重丹参、赤芍、莪朮等药之分量。补虚与袪瘀多是综合运用,不过有时有所侧重罢了。
    ﹝典型病例﹞:李某,男,33岁,靖远电厂职工。1986年4月经诊断为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曾两次因病情恶化出现腹水、吐血住院抢救。1988年元月又因大量吐血和肝硬化腹水住进某医院。经住院治疗3个月之久,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病人精神负担沉重、生活无望、焦苦万分,乃出院于1988年4月25日来诊,出院时化验,表面抗原1:128,黄疸指数17单位,麝香草酚浊度21单位,硫酸锌浊度20.4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血清总蛋白6.2%,白蛋白2.6%,球蛋白3.6%,谷丙转氨酉每325单位,血小板汁数3.8万/立方毫升。证见:两胁痛、胁下症积(肝脾肿大)、触痛、腹胀腹水、腹大如鼓、全身浮肿、饮食不进、面色黧黑、牙龈出血、舌质暗淡、小便不利、脉弦涩,诊系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危急。中医辨证为虚瘀交错、血瘀肝硬、脾肾两虚、水津不化、水邪潴留,拟培补脾肾、袪瘀化症、利水消肿。治用﹝舒肝消积丸﹞,配服﹝消症利水汤﹞,稍施加减,连续服丸、汤药3个月,腹胀腹水消除,诸症悉减,肝功能已接近正常。又服药治疗半年多,于1989年3月6日化验,除乙肝表面抗原滴度为弱阳性外,肝功能和蛋白电泳、血小板计数已完全恢复正常,脾肿大已回缩,诸症悉除,身体无任何不适。现已上班恢复工作。
  7. 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分类: 内科
    【四子平喘汤】
    ﹝组成﹞:(1)葶苈子12克。(2)炙苏子9克。(3)菜菔子9克。(4)白芥子2克。(5)苦杏仁9克。(6)浙贝母12克。(7)制半夏9克。(8)陈皮5克。(9)沉香5克(后下)(10)大生地12克。(11)当归5克。(12)紫丹参15克。
    ﹝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用法﹞:文火水煎,日1剂,分2次温服。
    ﹝加减﹞:
    (1)畏寒肢冷,加肉桂。
    (2)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
    (3)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芩、焦山栀。
    (4)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萎皮。
    ﹝典型病例﹞:蔡某,男,57岁,1992年5月2日初诊。主诉:咳嗽反复发作已有30年,经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久治少效,近旬咳嗽气急、心悸胸闷加剧,经同事介绍前来求治。查:面色暗滞、语声不扬、咳嗽气急、痰多色白、口干不饮、苔黄腻、脉沉细。
    处方:﹝四子平喘汤﹞加瓜萎皮10克、薤白10克,7剂。
    二诊:药进7剂,胸闷心悸气急减轻,效不更方,原方再服7剂。
    三诊:诸病悉除,原方再进7剂。
  8.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乳癖辨证属冲任不调者;血小板减少。
    分类: 妇科
    〔加味二仙汤〕
    〔组成〕:(1)仙茅12克(2)仙灵脾15克(3)当归10克(4)知母10克(5)巴戟天12克(6)黄柏6克(7)枸杞子15克(8)五味子10克 (9)菟丝子15克(10)覆盆子10克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乳癖辨证属冲任不调者;血小板减少。
    〔用法〕: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
    〔加减〕:
    1.功能性子宫出血:
    (1)出血较多、血虚加阿胶、艾叶。
    (2)血热加地榆、槐米、仙鹤草。
    (3)血瘀加田七、丹参、益母草。
    (4)血脱加红参、龙骨、山茱萸。
    (5)脾气虚加黄耆、党参、白朮。
    (6)冲任虚加鹿角胶、龟板胶。
    (7)肾阳虚加鹿茸、附片。
    (8)肾阴虚去知母、黄柏,加女贞子、旱莲草。
    2.乳癖:乳癖属冲任不调者,可于上方配鹿角片粉2~4克,分2次药汤送服。
    3.血小板减少:去知母、黄柏,加女贞子、旱莲草、黄耆、黄精。
  9. 主治冠心病、胸痞气短、心痛、脉结代、能治疗肝区刺痛及肾绞痛
    分类: 内科
    〔加味四妙勇安汤〕
    〔组成〕:(1)当归30克(2)玄参30克(3)银花30克(4)丹参30克(5)甘草30克
    〔主治〕:冠心病、胸痞气短、心痛、脉结代、能治疗肝区刺痛及肾绞痛。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加减〕:冠心病:上方加毛冬青、太阳草,以扩张血管;(1)若兼气虚者,加黄耆、生脉散以补益心气。(2)若心血瘀阻甚者,加冠心二号以活血化瘀。
      病毒性心肌炎:上方加郁金、板蓝根、草河车以清热解毒活血。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上方配合〔甘麦大枣汤〕或〔百合知母汤〕,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典型病例〕:
      李某,女,65岁。患冠心病10余年,近年又患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近日卒感胸闷,气短、心悸,脉结代、口腔溃疡、舌质光泽无苔。方用:当归、玄参、银花、太子参、玉竹、太阳草各20克,麦冬、五味子各15克,甘草10克。
      服上方6剂,脉结代好转,由三至一止,变为二十四至五止,继用上方。三诊脉已不结代,但口渴眩晕,上方加花粉、石斛、天冬。经过三诊,心律基本正常,观察一年半,病情无反复。
  10. 主治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属肾督虚冷、痰瘀凝滞而致咳喘经久不已者
    分类: 内科
    〔阳和平喘汤〕
    〔组成〕:(1)熟地30克(2)淫羊藿20克(3)当归10克(4)麻黄6克(5)紫石英30克(6)肉桂3克(7)白芥子6克(8)鹿角片20克(9)五味子4克(10)桃仁10克(11)皂角3克
    〔主治〕: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属肾督虚冷、痰瘀凝滞而致咳喘经久不已者。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温两服。
    〔加减〕:
    (1)阳虚及阴者,去肉桂,加山药20克、山茱萸10克。
    (2)寒痰化热者,去白芥子,加葶苈子10克、泽漆15克。
    (3)气急喘甚者,加苏子10克、沉香3克(后下)。
    (4)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0克、紫菀20克。
    (5)胃脘饱满,纳食不馨者,加砂仁6克、二芽各30克。
    (6)痰浊消减者,去白芥子、皂角,加橘红10克、茯苓20克。
    〔典型病例〕:王某,男,54岁,1991年3月26日初诊。咳嗽反复发作30余年,加重伴气喘4载。近3年5次住院,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屡治乏效,只赖解痉、激素之剂控制症状,但停药即犯。因症状日益加重、喘咳气急、步履艰难,西药无法改善症状而试服中药。患者面色清晦虚浮、畏寒肢冷、胸膈憋闷、抬肩、言语断续、咳声不扬、痰多泡沫清稀、便秘、舌淡暗润苔薄白、脉沉细弱。此为肾督亏虚、痰瘀恋肺,亟当补虚泻实上下调治:熟地30克、鹿角片20克、白芥子6克、麻黄6克、肉桂3克、紫石英30克、紫菀30克、五味子6克、苏子10克、桃仁10克、当归10克、肉苁蓉20克。
      方5剂,胸膈憋闷大减,步履登楼不甚喘促。继予上方10剂,诸症再减。后因口干痰液较稠、舌尖淡红、肺阴不足,寒痰化热之象有露,于原方去麻黄、苏子、肉桂、白芥子,加南沙参30克、葶苈子10克、冬瓜仁30克,10剂诸症渐平。继予〔阳和平喘汤〕去皂角,减麻黄为3克,加淮牛膝10克。30剂后诸症悉已,宛如常人。激素解痉之剂早已撤除,随访至今未见再发。
« 1 ... 1493 1494 1495 (1496) 1497 1498 1499 ... 1652 »